引语:许多人应该听过梅花易数,它也是中国古代占卜法之一,相传是宋代易学家邵雍(邵康节)所著。
梅花易数依先天八卦数理,随时随地能够起卦,多种办法。由于起卦简略明了,剖析简易,猜测精确度也比较高,所以很合适易学爱好者入门。
【邵康节的奇特故事】
有一天,邵康节与客人一同在牡丹玩耍,客人随口说了一句话,邵康节心中一动,就起了一个“天风姤”卦变“火风鼎”卦。他依据卦中两乾克巽木的卦象,乾代表马,巽代表牡丹,所以判别出明日午时,这片牡丹会被马踏毁。他把成果告知了客人,客人听后疑惑不解,也不太信任。不料第二天午时,来了两位骑着马的官员在赏牡丹,遽然两马彼此撕咬,飞驰了起来,满园的牡丹花全被马踏毁。邵康节身后,他的家人有一天坐在一把椅子上,忽然这个椅子散架给坏了。咱们在拾掇椅子时,无意中发现椅子里贴了一个小纸条,是邵康节的笔迹,上面写着“某年某月某日,此椅会坏掉。”而此刻,邵康节现已逝世许多年了。
【梅花易数的起卦】
外部条件:1、有人向你问起某事,期望你为其猜测。2、自己看到或人、事、物,突感反常而心动。3、有了古怪的梦,能够测其预示吉凶。4、心境不稳时不要猜测,这时自身气场很乱,测也不会精确。1.时刻起卦
首要,要知晓起卦时的年、时的干支及阴历月日。还要清楚求测人其时的情况,行走坐卧,仍是其他情况。以阴历之年月日总和除以八,以余数为卦数求上卦。以年月日时总和除以八,以余数为卦数求下卦,再以年月日时总和除以六,以余数为动爻。例:阴历壬申年四月十一日巳时起卦:申年9数,巳时6数。
上卦为:(年+月+日)÷8,取余数。即:(9+4+11)÷8,余数为8为坤卦。下卦为:(年+月+日+时)÷8,取余数。即:(9+4+11+6)÷8,余数为6为坎卦。动爻数为:(年+月+日+时)÷6,取余数。即:(9+4+11+6)除以6,余数为6,动爻为6爻。
此卦为:上卦为坤,下卦为坎,动爻为六爻。依据以上成果列出互卦与变卦则能够进行断卦了。2.以数目起卦这个听起来更简略,便是有人求测某事时,能够让求测人随意说出两个数。榜首个数除以8的余数取为上卦,第二个数除以8的余数取为下卦,两数之和除以6,余数为动爻。例:以“学习”两字起卦,时刻为酉时。“学”为8画,对应“坤”卦,“习”为3画对应“离”卦。两数之和为11,再加上时刻数10为21,21/6=3……3,三爻动。所以得到主卦上坤下离,为地火“明夷”卦,互卦则为上震下坎,即雷水解卦。三爻动,阴阳特点改动得到变卦上坤下震,即地雷“复”卦。3.其他起卦办法比方端法后天起卦法,八卦万物属数为上卦,以后天八卦方位下卦,以上、下卦数加时数除以6,余数取动爻。还有以声响起卦,按字的笔划数或字数起卦,物数占、为人占等等。【梅花易数的断卦】
首要,看《周易》的卦辞、爻辞,依据卦爻辞来助断吉凶。
其次,差异卦之体用,以体用五行生克比和联系来揣度吉凶。
最终,依据占卜时卜者的动态情况来确认应验之期。
我这儿说的比较抽象,是系统性的过程,其实许多环节很杂乱,比方你要五行特点,八卦特点,生克联系,卦气旺衰等等。
梅花易数起卦很简单,但断卦却很有难度,需要对易理有充沛的常识储藏和了解。
可不是学了外在的一招半式,就能随意断精确的。
【梅花易数的隐秘】
细心探求邵康节的《梅花易数》,你会发现其间理论一向围绕在“时刻、空间、人或许物”之间的三者辩证联系。
例:《梅花易数》之“白叟有忧色占”。
己丑日卯时,偶在途行,有白叟往巽方,有忧色。问其何故有忧,曰无。怪而占之,以白叟属乾为上卦,巽方为下卦,是天风姤;又以乾一巽五之数,加卯时四数,总十数,除六得四为动爻,是为天风姤之九四。《易》曰:「包无鱼,起凶。」是易辞不吉矣。以卦论之,巽木为体,乾金克之,互卦又见重乾,俱是克体,并无气愤,且时在途行,其应速。逐以成卦之数平分而取其半,谓白叟曰:「汝于五日内慎重收支,恐有重祸。」果五日,此老赴吉席,因鱼骨鲠而终。
邵康节《梅花易数》
时刻:己丑日卯时,方位:往巽方。人物:白叟,情况特征:面有忧色。通过:途中偶遇而测。
用“时空人三者联系理论”剖析:①事发在巽方位,即辰巳方位。②白叟面有忧色,可知人体部位特征变化为恶相。③由此可断:白叟在辰巳日或戌亥日必有灾祸。后于五日内白叟赴宴吃鱼被鱼骨鲠喉而死。
邵康节在《观物外篇》说:“全国之数出于理,违乎理则入于术。世人以数而入术,故失于理也。”
其所穷之理,一是“物理”,二是“性命之理”,“理”重于“数”,“数”重于“术”。
《梅花易数》的最高境地便是以“理”来进行猜测。
其实,一切相对科学的猜测学,追根溯源都是在求“理”,也便是物质、能量、空间、时刻等。
咱们再延伸一个深度的论题:周易猜测学和现代科学最底子的差异是什么呢?
首要,怎么界定“科学”,至今学术界没有一个公认的界说。
就比方中医,说“中医是最大的伪科学”的大有人在。
我以为,科学不是仅有解说国际的办法。
由于“科学”自身也是人对世界自然现象进行研讨,系统性地掌握世界结构规律和自然规律,并建树和了解反映世界结构规律和自然规律的系统性概念化结构的智力活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社会形态,有不同的科学方式。
现代科学是重视研讨形下之器的“天人相分”的学术系统,而猜测学重视研讨形上之道。
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有没有一个物质的技能操作的中间环节。
不管哪般,举头三尺有神明,天道不可欺。